-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04/29]
-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04/29]
摸清神经嗜性病原入侵路径 助力人畜共患病源头(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在乙型脑炎病毒诱导神经炎症方面,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叶静发现了该病毒感染可以导致一系列宿主蛋白磷酸化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并揭示JNK1蛋白在该病毒
在乙型脑炎病毒诱导神经炎症方面,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叶静发现了该病毒感染可以导致一系列宿主蛋白磷酸化水平发生显著变化,并揭示JNK1蛋白在该病毒引起的神经炎症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而利用JNK抑制剂能有效缓解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神经炎症反应、降低动物的死亡率,这为深入解析乙型脑炎病毒致病机制、发现乙型脑炎治疗新靶标、建立基于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反应的病毒性脑炎治疗新方法提供了重要科学依据。
“项目团队中人医与兽医密切合作,共同开展蚊虫消杀、技术培训及动物的免疫接种等工作,及时处置并有效防控了宁夏等地乙型脑炎疫情。”王环宇说。
“本项目管理单位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在项目的组织实施及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如提出‘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管理模式,以及‘绩效四问'的评价体系等均有效推动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项目标志性成果的凝练,使项目的研究成果产生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曹胜波指出。
中枢神经系统是人和动物机体的“指挥中心”,也是机体的最后一道防线。一旦失守,抵抗力系统将会全线崩溃,生命也可能戛然而止。生活中,一些病原微生物具有靶向入侵中枢神经系统的“特殊嗜好”,我们称之为神经嗜性病原。该类病原种类繁多,对人类和动物健康危害巨大。
曹胜波介绍,项目主要从狂犬病病毒和乙型脑炎病毒等典型的神经嗜性病原的病原生态学与传播机制、感染与复制机制、与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机制、入侵神经系统及其诱导神经损伤的分子机制等4个阶段开展攻关研究。
揭示我国狂犬病病毒、乙脑病毒流行特征
“项目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以下几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曹胜波说,首先,项目团队汇聚了我国从事狂犬病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等神经嗜性病毒研究的共14个单位的38位研究骨干。
重点探寻病原与宿主相互作用机制
据统计,近年来,约50%的新发病毒性传染病会导致人和动物患脑炎或严重的神经症状,其中近80%又属于人兽共患传染病。随着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变化,具有神经嗜性、能引发神经症状的病原种类正日趋增多,神经嗜性病原防控的形势更加严峻。
6月20日,科技日报记者从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获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畜禽重大疫病防控与高效安全养殖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项目“重要神经嗜性人兽共患病免疫与致病机制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和突破,在狂犬病病毒入侵受体的发掘、乙型脑炎病毒和寨卡病毒等蚊媒病传播机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
摸清神经嗜性病原入侵路径 助力人畜共患病源头防控
2018年夏季,我国宁夏、甘肃等地突发乙型脑炎疫情。项目参与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环宇研究员团队快速确定了疫情病原、当地优势蚊种、蚊中病毒的阳性率及其基因型,并迅速对疫区人群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例如,狂犬病病毒靶向神经元细胞,其感染神经元细胞及诱导神经损伤的机制仍不清楚,因此,寻找病毒入侵神经元的关键受体、解析病毒诱导神经损伤的关键开关,既是本项目研究的难点,又是突破狂犬病治疗难题的关键。”赵凌说。
文章来源:《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网址: http://www.nyxtkxyzhyj.cn/zonghexinwen/2022/0601/1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