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04/29]
- · 《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04/29]
摸清神经嗜性病原入侵路径?助力人畜共患病源头(2)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项目发现我国狂犬病病毒有从野生动物向犬、向人传播的新趋势,其中狐狸已成为我国家畜狂犬病的第二大传染源。通过分子流行病学分析,项目提出了
“项目发现我国狂犬病病毒有从野生动物向犬、向人传播的新趋势,其中狐狸已成为我国家畜狂犬病的第二大传染源。通过分子流行病学分析,项目提出了我国狂犬病One Health防控策略,即同一健康策略,指人类健康和动物健康息息相关,不可分割。”军事医学科学院军事兽医研究所副研究员冯烨说。
此外,在乙型脑炎方面,该项目揭示了我国乙型脑炎流行区域向西、向北扩散的趋势,优势基因型由基因Ⅲ型向Ⅰ型转换的变化特征。
2018年夏季,我国宁夏、甘肃等地突发乙型脑炎疫情。项目参与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环宇研究员团队快速确定了疫情病原、当地优势蚊种、蚊中病毒的阳性率及其基因型,并迅速对疫区人群进行紧急免疫接种。
“项目团队中人医与兽医密切合作,共同开展蚊虫消杀、技术培训及动物的免疫接种等工作,及时处置并有效防控了宁夏等地乙型脑炎疫情。”王环宇说。
狂犬病致病机制是未来的主攻方向
“项目取得了一系列突破,以下几个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曹胜波说,首先,项目团队汇聚了我国从事狂犬病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等神经嗜性病毒研究的共14个单位的38位研究骨干。
其次,兽医与人医的协同合作是开展人兽共患病研究和防控的重要组织方式。60%的人类传染病是人兽共患病,75%的人类新发传染病来源于动物。因此,在One Health的新理念下,人兽共患病的研究与防控,迫切需要兽医与人医的密切合作。
第三,学科交叉融合是破解科学难题的重要途径。项目成员的学科背景涵盖了病毒学、神经生物学、免疫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最终联手解决领域内的重要科学问题。
“本项目管理单位科技部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在项目的组织实施及管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如提出‘全链条设计,一体化实施'管理模式,以及‘绩效四问'的评价体系等均有效推动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项目标志性成果的凝练,使项目的研究成果产生更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曹胜波指出。
本项目目前虽已取得多项重要研究成果,但在神经嗜性人兽共患病的研究领域还有很多尚未解决的科学问题。
狂犬病是一种古老的人兽共患病,其发病后死亡率几乎为100%,目前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虽然本项目的重要进展给狂犬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但彻底破解狂犬病治疗的世界难题仍然任重道远。因此,狂犬病致病机制的深入探索将是本项目团队未来的主攻方向。后期,项目团队将从代谢和神经损伤修复方面寻找突破口,在清除中枢神经系统中狂犬病病毒的同时,对神经损伤进行修复,以期找到狂犬病的临床治疗方法。”曹胜波说。
此外,项目团队的流行病学研究表明,我国乙型脑炎病毒和狂犬病病毒在宿主中的分布特征、遗传演化、优势基因型转化等流行特点正在发生改变,而持续跟踪这些人兽共患病的流行传播规律,对于疫病的源头防控意义重大。
“总之,神经嗜性人兽共患病种类繁多、危害巨大,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需要我们围绕这一国家重大需求和重要领域,针对新的科学问题,持续深入开展研究,为此类疫病防控提供科技支撑。”曹胜波说。
文章来源:《农业系统科学与综合研究》 网址: http://www.nyxtkxyzhyj.cn/zonghexinwen/2022/0422/1191.html